1月6日上午,省民政厅在郑州对全省26家社会工作机构的社工进行专项培训。随后的10多天,这些社工将对我省低保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核查评估。据悉,这是省民政厅首次尝试在全省范围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工机构对低保工作进行“体检”,评估结果将为今后更好地实现精准兜底保障、助力精准脱贫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据悉,2006年,我省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工作。10年来,全省农村低保对象从200万人增长至330万人;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的637元—1200元提高至2960元,人均月补助水平从18元提高至132元;发放低保金也由3.7亿元增长至61.1亿元,增长15.5倍,为我省农村减贫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
另据了解,1996年我省在郑州市探索建立实施城市低保制度,2002年全省城市低保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全省有88万名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保障标准为400元。此外,全省还有48.5万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低保是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在低保认定和管理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关系保”、“人情保”、“平衡保”等不合理现象存在,有时还可能造成“应保漏保”的后果。与此同时,由于动态管理不及时,一些不该继续拿低保的家庭没有及时退出。
为全面了解各地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全省低保制度,提升低保工作规范管理水平,省民政厅依据低保信息系统动态管理情况、日常工作掌握情况,兼顾重点区域,选取了巩义市、鲁山县、台前县等31个县(市)的60多个乡(镇)作为核查任务点,由社工机构进行客观核查。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等26家社工机构参加此次核查,每家社工机构对接1至2个任务县,对每个任务县派出5至6名工作人员承接任务。核查工作任务重点是入户调查和对负责低保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确保直观、真实反映全省低保工作状态。按照计划,1月20日前,将形成全省第三方机构对低保工作核查评估总报告。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董辉介绍,借助社工机构的专业力量和专业资源,客观审视全省低保制度执行情况,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低保工作,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使救助政策真正惠及困难群众。
(编辑: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