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QQ咨询

 

郑州经开区综合实力迈入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金水河客户端        作者:王延辉         时间:2017/1/17


宇通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开放发展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月17日,郑州经开区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传出喜讯,该区2016年全力打造六星级产业集聚区升级版,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60亿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20名左右,成功迈入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

 刚刚过去的一年,郑州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捷报频传、亮点纷呈。以郑州经开区为主的河南自贸区、郑州经开综保区、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大国家级平台相继获批,全区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发展。其中,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突破8300万单,货值64亿元,进口保税模式走货量全国第一;铁路口岸通过验收,全年完成货运吞吐量13万标箱,位居全国前三位;中欧班列(郑州)全年开行251班、货重12.86万吨、货值12.67亿美元,综合指标持续位列全国首位。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汽车产业全年总产值完成680亿元,生产整车46万辆、占郑州全市整车产量74%;装备制造业全年总产值完成270亿元,中铁装备成为全国高端制造的典范;现代物流业全年营业收入完成670亿元,成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的重要支撑。

 据初步预计,2016年郑州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0亿元。财政总收入20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0亿元、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亿元、增长50%,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速和质量均居郑州市首位。

 争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郑州经开区明确提出,今年要充分发挥河南自贸区、郑州经开综保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战略和平台的 “叠加效应”,加快河南自贸区建设、推进经开综保区验收运营、打造跨境电商智慧产业园、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实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跨境贸易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产业项目投资达到300亿元、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次超过300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整车产量达到60万辆等,进一步确立全省对外开放窗口、先进制造业主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创业支撑区的地位。

【新闻延伸】看看,郑州经开区到底有多强?

 说到郑州,提到国际化,或许很多的人会想到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而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开放发展,郑州经开区已实现华丽“蝶变”,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开放平台日新月异、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外向型经济风生水起、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区域魅力逐步彰显……如今,郑州经开区已成为内陆地区最为国际化的区域之一。

 那,它到底有多强,去年所取得的成绩最有说服力、一系列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平台建设日新月异 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发展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经开区为主的河南自贸区、郑州经开综保区、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大国家级平台相继获批,全区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中原更出彩的进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点。

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内,每天有数十万的包裹被分拨全国各地。

 河南自贸区于去年8月份获批,其中,经开区块占郑州片区总面积的58%,目前已启动规划设计等工作,是自贸区的核心区。郑州经开综保区于12月6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出口加工区A、B区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整合工作全面启动,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引擎。

 跨境电商继续领跑全国。总业务量大突破。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突破8300万单,货值64亿元,同比增长65%,进口保税模式走货量全国第一。征收关税6.5亿元,同比增长4倍。出口总量大突破。打通出口关键环节,全年出口单量突破3000万单,同比增长5倍。通关效率大突破。“秒通关”信息化平台持续优化升级,实现24小时无纸化作业、智能化比对,每秒突破500单,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企业引进大突破。全年新引进跨境备案企业200家,总数达到1359家,阿里巴巴1688进口货源平台、中邮集团等知名企业在此落地或开展战略合作,搭建了较为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链。物流成本持续降低。综合查验中心和保税仓储设施等项目基本建成,保税物流中心“1+6”智能仓库投入使用,物流成本降低20%。跨境产品逐渐多元化。新增海外仓6座,进一步丰富进口货源种类,货物由食品、化妆品为主向电子产品等多元化迈进,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逐渐成为常态。同时,首创O2O体验中心,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实现了现场自提服务功能,为顾客带来全新购物体验。

 国际陆港高效推进。铁路口岸正式通过验收,全年完成货运吞吐量13万标箱,位居全国前三位,同比增长30%。国际陆港空、铁、公、海“四港一体”多式联运功能日臻成熟,由核心型货物集聚地向自贸型集散中心转变,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强力支撑。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一期通过海关验收。集疏中心公铁仓库、保税仓库等9个单体建筑建成投用。四港联动互通立交桥工程完工,经开十八大街与经北四路连接通车,内外通达、设施完善的路网和配套体系基本形成。口岸建设发展迅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运营顺利,去年11月18日开通首班进口整车班列,满载整车80辆、货值2亿元,是全国内陆汽车进口口岸单次进口汽车货值最大、数量最多的业务,口岸经济发展和开放平台建设实现了又一重大突破。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一期基本竣工,二期具备开工条件。邮政口岸完成往返邮路双向测试。以三大功能口岸为主,与省内外口岸互联互通,逐步构建了口岸大通关体系。

 中欧班列(郑州)再创佳绩。全年开行251班(去137班,回114班),开行班数增长61%,总货重12.86万吨,总货值12.67亿美元,成为全国23家开行班列中唯一实现双通道(阿拉山口西通道、二连浩特中通道)、双向常态(每周“去三回三”)运行的班列,总载货量、境内集货辐射地域、境外分拨范围均居中欧班列首位,成为“一带一路”上最活跃的铁路物流载体和陆上贸易通道。辐射范围稳步扩大。向东与沿海港口、韩日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空铁、海铁联运,向西辐射哈萨克斯坦、蒙古等亚洲国家和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合作伙伴超过1700家,形成东西“双核心”的物流集疏枢纽,奠定了郑州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和铁路枢纽节点“双节点”的城市地位。“运贸一体化”战略全面铺开。创新开展过境中转业务,拓展国际贸易、冷链物流等业务。创新“互联网+”模式,推动“郑欧商城”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展销体验中心正式运营,引进50余家企业入驻,实现了“线上+线下”运贸一体化。示范带动效果显著。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项目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与俄铁、德铁等境外铁路公司直接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自主操作境内外组货、报关报检、选择物流承运商和境外物流分拨商”的班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中铁装备车间

 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全年新签约项目54个、总投资570亿元,开工建设美邦医药物流园等项目98个,竣工投产中铁盾构TBM基地等项目20个,初步构建了集群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总装车间

 汽车产业突飞猛进。全年总产值完成680亿元,增长18%;生产整车46万辆,占全市整车产量的74%,增长36%。东风日产、宇通、海马三大整车企业高歌猛进,产值均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东风日产生产整车28万辆,增长35%;海马轿车整车产量达到15万辆,增长40%,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精益达、东晟等零部件企业发展迅速,产值增长18%。汽车出口业务量同比增长12%,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基本形成。

 装备制造业稳步提升。全年总产值完成270亿元。其中,中铁装备全年营业额增长70%,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台超大断面马蹄形盾构机,并在蒙华铁路成功运用,成为全国高端制造的典范。海尔100万台空调项目顺利达产,全年产值增长105%。郑煤机收购亚新科集团所属6家子公司,进军零部件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富泰华新产品上市,产销情况实现好转。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28.5%,高于全市增速13个百分点,对全区第三产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代物流业全年营业收入完成670亿元。引进了京东、中海油等5个总部经济项目,谋划的10个精品百亿“园中园”全部启动建设,宇培、宅急送等企业建成投产,国药、九州通等医药物流企业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国际物流园区成功获批筹建“全国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力推动现代综合物流公路港建设,打造与航空港、国际陆港高效衔接、互为补充的国际化平台,成为自贸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的强力支撑。

 新兴产业培育亮点纷呈。积极培育一批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虚拟现实、环保科技等新兴产业,实现5个项目竣工投产,产值达到30亿元,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以双汇、露露、中粮等为代表的健康食品企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产值增幅均在20%以上,全年食品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20亿元。

 此外,“双创”引擎也在释放全新动力。去年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获批省科技创新产品12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12%。宇通客车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2016年度创新龙头企业。中铁装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机”荣获2016“中国好设计”金奖。安图生物成功上市,汉威光电等4家新三板企业成功挂牌,中小微企业多元投融资成果显著。

(编辑: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