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QQ咨询

 

我省都有哪些国家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如何建?都在这儿!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陈慧         时间:2017/8/4

       近日,国家林业局批复我省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6-2025),勾画了大别山自然保护区今后10年的建设蓝图。


       我省目前有几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国字号”自然保护区如何建?能获得哪些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百姓有什么关系?8月3日,记者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建设保护跟着规划走


       据介绍,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商城县境内,2014年由原商城金刚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商城鲇鱼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而成,可谓一个年轻的“国”字号自然保护区。


       据大别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侯明根介绍,保护区以保护过渡带森林生态类型,金钱豹、安徽麝、林麝、牙獐、藏南斑羚等珍稀哺乳动物和香果树、大别山五针松等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这里珍稀物种丰富,种群数量大、密度高,特有物种众多,在河南以及大别山地区是独特少有的。另外,保护区内的鲇鱼山水库是国家大型II类水库,是国家重要保护水源区。


       保护区成立后均须制定长期的总体规划。“建设保护都要跟着规划走,老的保护区规划到期后也要重新制定。”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断完善保护区各项功能及设施建设,对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确保保护区良性循环,发挥保护区的生态效益,促进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悉,今年5月份,位于新县的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一轮十年规划亦获国家林业局批复。


       “总体规划也是保护区申报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重要依据。但是,国家级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所有建设内容不能违背保护理念,不是想建啥就建啥。”上述负责人表示。根据建设项目性质,需要中央投资扶持的单报单批。据介绍,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申报一期3000多万元的中央财政资金,用于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有宣教基地也有生态旅游


       保护区首要任务是“保护”。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自然保护区内又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据介绍,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600公顷,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别占30.73%、19.44%、49.83%。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没有居民,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类型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均集中于此,一些迁徙鸟类也在这里栖息、越冬。


       “未经批准,禁止任何人进入核心区,核心区外围的缓冲区只准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侯明根说,在实验区,可以进行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如今,大别山、董寨、小秦岭等自然保护区不仅是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基地,也成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天然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


       近年来,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在实验区范围内,不少自然保护区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大别山自然保护区除湿地水域以外,森林覆盖率为90%以上。在西河景区,丰富的天然次生林资源使这里成了天然氧吧。游人沉醉于“森林浴”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居民增收,保护区的建设也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有3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17个,总面积760.59千公顷。全省已经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保护了我省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

(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