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QQ咨询

 

中原产业如何走创新之路

信息来源:河南经济观察网        作者:曹其林         时间:2018/2/9

    2017年12月25日,本网特约经济学家曹其林受河南一机构邀请,做《中原产业如何走创新之路》的报告,因报告期间,很多是现场发挥,受到广泛好评。今天,本网特将报告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一、杠杆原理

这么短的时间,能把这个问题说的更直白、更容易理解的话,那就从杠杆的原理说起。杠杆,这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在初中的物理学都会学到,他是力学原理,只要改变一个支点,或者施加一点力,结果就会改变。为什么说它奇妙呢?很多不好解释的东西都可以运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除了物理学以外,比如:经济学,哲学、几何学,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人与人的人际关系关系。都可以用杠杆来解释,而且最通俗易懂。

如果把支点放在中间的话,一个杠杆就是你上我下,你强,我弱的局面,反应在经济学上,表现的就是单一的经济很容易受影响,很不稳定,这就是俄罗斯为什么要下大力气改变仅靠天然气单一的能源经济现状的原因了。智利也算是比较发达的国家了,一个强震海啸,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

那么如果有两个杠杆,相互垂直,也就形成十字架,这个时候,一个地方用力,影响的就不是一个点了,而是其它3个点都会受到影响。很多农村做手工豆腐,豆浆和豆腐碴的分离方法就是用两个杠杆的原理,来回晃动。假如有很多杠杆在一起,平均分布在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圆形。然后再用一些链条链接起来就形成了蜘蛛网状了。这就形成了世界经济格局了。

二、世界的大“势”与中国的“时”间表

如果套用经济学原理来说,目前的经济形势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关联的大趋势。这个“势”就是全球化的大趋势逐步形成,并且像蜘蛛网一样,越来越大。

而现在,正逢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我们正好抓住了这次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世界互联网巨头前十,我国至少占有3席。大家知道马云很了不起的企业家,满世界跑,他不仅促进了“一带一路”的延伸,更契合了中国的战略思想,服务了世界,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投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甚至,它还改变了生活方式。应该说我国提供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公共产品,让我国慢慢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古老的中国文化里,用中国智慧创造出来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大致致梳理一下我国发展的“时间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些时间节点,会标注着我们发展前行的足迹,让世界心向往之、行亦趋之。在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上,没有什么能比我们自己创造的“机遇”更能揭示中国的当下、昭示我们的前程。这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挑战。

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人都说“中”

这个地方也很奇妙,不知道是机缘巧合,还是历史必然,中原这片繁衍生息的儿女都说“中”的地方,而这个“中”,现在成为老百姓口中的语气词,叹词,肯定词。郑州,居中国之中,是中华文明开始的地方,足以感受到中原的分量,如果把“一带一路”作为杠杆来延伸的话,中国一定是“一带一路”的支点,河南又是中国的中心,那么“一带一路”支点一定就在中原。

四、河南产业发展方向在哪呢?

在网查了一下,从十八大以来,结合河南省实际,服务国家大局,强力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大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支撑中原更出彩 !

1、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这些功能区的作用及布局,高层一定是站在国家层面,结合我省实际作出的重大决定,无需讨论。现就事论事,在这五大战略里,里面“装”的东西,是不是与之相匹配,这些战略里需要的是现代服务体系、现代的交通体系、物流体系、产业体系、商务体系、信息支撑体系.......。而实际呢,我们的产业首创的东西太少,必须面临转型升级的,迈向先进的生产制造业体系,与五大战略一定要匹配,一定要适应经济大“势”。

大家都知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

深圳,凭借坚持不懈地发展创新产业,已经从一座与世隔绝的渔村成长为中国汇聚创意的摇篮。从图像设计到高新科技、从居住领域到时尚前沿,中国现代设计贯穿整个城市,始终引领着中国的龙头产业。随着生物技术和医药制造等新兴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深圳对新材料的关注,将电子和电信制造业推向了这座城市最大产业的前沿阵地。

2、发展“小”而“精”的产业迫在眉睫

现在的企业无需都要发展成“巨无霸”,也无需都要成为“百年老店”,现在随着大趋势的发展,急需“小而精”的产业,船小好调头,对企业有利,对国家发展更有利。举个例子,像义乌批发市场一样,只要买小商品,都会去义乌,因为那里什么都有,当一个小产品升级换代,另一个配套的马上也会升级。如果这些产品都是一个企业来做,每件都要升级的话,太难了,很不现实。如果都分散在小而精的企业上生产,非常快。

像这样链条式经营,不仅仅快,而且整体夯实了实体经济。国家能这么快生产大型船舶、舰艇,就是因为,我国具有各式各样的“小而精”的生产型企业,出精品、出极品,这是其它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也离不开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河南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大气力培养“小而精”的链条式的生产企业,实现互联互通,互为补充,形成个实体经济联动增长,共赢局面。

比如:我们的高铁,高铁一旦出去,上万家企业跟着都出去了,这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商机。再比如:深圳,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深圳将工作重心放在精简供应链和加速生产过程上,曾经以出口为经济导向的深圳,近年来不断向高附加值产业链转型,这也让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能力不仅称霸中国,更立足全球。

3、要有应对互联网经济催生出新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度因为共享单车的退市,让政府措手不及。现在回头来看,共享单车,其实这与真实的共享经济模式差的很远。个人认为,共享经济一定是循环的、健康的、和谐的,且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的共享共建共赢的。因为共享单车有的环节不透明,不存在是共享经济,充其量是共享经济的雏形。

为什么会出现共享经济呢?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你不用的东西我正好要用,你淘汰的,正好是我需要等等,这就催生出共享经济,省能源、经济实惠。那接下来的问题又抛给了政府,共享经济模式一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政府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大数据分析和应对措施,做好消费引导和法律配套工作,否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中国也许不久将来就会迎来5G时代,我国一旦进入5G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将会普及,网络安全又将是重大课题。在过去几年里,微信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在上了4G之后开始快速崛起。微信公众号,也是在4G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发展,而包括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都是基于4G这个科技创新才能完成,由此出现的新兴产业所带来的产值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才需要加快推动5G的建设,一旦迎来5G时代,又将是新时代一个重大机遇期,所以又会带来大量新产业的出现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河南、一定要下好先手棋,做好市场监测、分析与应对措施。

4、“孵化”国际格局的企业家迫在眉睫

发展产业,最终的落脚点在“人”,人才是根本。所以,加速“孵化”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的企业家迫在眉睫。

河南经济要发展,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在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评选中,任正非居榜首。作为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三家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过亿的厂商,如今拥有17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6,000亿元的华为已经超越苹果、三星,稳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之首。2016年,其以25.6%的营业额涨幅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129位,较2015年提升99位;同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更是笃定提出了“2020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的目标。本人完全相信他的笃定,因为,他不是在国内体制下做生意,而是世界大潮里遨游的企业家。也只有在世界里的游泳,才会风轻云淡,如此自信。

最后,利用这个机会,分享未来十年最受欢迎的十大产业:因为个人涉猎大数据舆情和大数据存储的,通过监测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只做参考,他们分别是: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影视、游戏 星际探索)、人工智能、3D技术 、无人技术 、机器人 、新能源 、新材料、医疗服务、生命技术与生命科学等。

今天,与其谈中原产业创新之路,倒不如说如何让中原产业渡过错综复杂的深水区。当下,机会与风险并存,原来的小船,已经风雨飘摇,是远远经不起风浪的,形势逼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商海里哪有岁月静好,每个企业都是劫后余生!


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发布,转载本文须注明原作者与来源出处,本网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

曹其林--系本网特约资深经济评论家、资深媒体人、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战略规划、营销策划、新媒体营销咨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