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QQ咨询

 

倾心翰墨传学问,大朴不雕道真理——初进三劝斋,我眼中的梁光军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婷 常勇 妍妍         时间:2016/4/15

 一场难得的春雨终于被人们等来了,细细密密的雨珠垂连成线,滋润着郑州这座繁忙而又干燥的城市。而我,也等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跟随主编一起参观三劝斋,拜访著名书法家梁光军先生。

    文化传承的“老夫子”

    早就耳闻梁光军老师是“军旅文侠”,今日拜访,让我更加心生敬意。梁光军老师是豫东淮阳人,自幼热爱书法和中国古典文学,他退休之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法的创作中。他告诉我们,习作书法,除了兴趣使然,更想通过书法来传承国学文化。

    梁光军老师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抄录了古今名篇,如:《道德经》、《鬼谷子》、《增广贤文》等,创作了111卷长卷作品,总长1350米,约15万字,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其中最短的《五柳先生传》160字,长4米,最长的《幼学琼林》篇长230米,两万四千余字。除此之外,还有册页、线装书等,共计字数达五十万之多。


    观摩梁光军老师的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多以劝学、劝善、劝孝为内容,也正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三劝斋”。起初,三劝斋只是梁光军老师习作书法的私人书斋,而今,它已经成为梁光军老师书法作品展览和供大家参观交流的场所。三劝斋自去年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接受了上千人的参观,不仅有来学习交流的专家学者,还有慕名而来的市民学生。他说:“我没想到三劝斋能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像一个教育基地,让大家在这里学习国学文化,我很意外,又很荣幸,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价值。”

    梁光军老师最擅长的隶书,字体外圆内方,饱满而灵动,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并不以此为傲,他说,接下来的时间,他还有一个心愿——为了传承国学文化,他要出三本书。梁光军老师号长河,因此这本书的书名分别命为《长河书韵》、《长河放歌》、《长河浪花》,其中《长河书韵》是一本千字文的字帖,《长河放歌》是梁光军老师自己创作的诗文作品,《长河浪花》是梁光军老师用魏隶,楷体,篆体等不同书体编写的一本书法参本,并作为民间传承国学文化的主要方式送给亲友、访客等。

    独具匠心的“老大叔”

    梁光军老师和我印象中的书法家不同,印象中的书法家都是满腹经纶却又少言寡语,但是梁老师却是热情温厚而又健谈,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说起话来亲切而风趣,像一位邻家老大叔。他没有一点身架子,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很多不明白的问题还有他作品背后的故事,不等你问,他都会一一讲解。


    大厅里唯一一幅梅兰竹菊的书画作品甚是显眼,想来梅兰竹菊共一画怎经得起推敲,又如何搭配才能浑然一体。梁光军老师笑着告诉我们说:“这幅画的独特之处是梅兰竹菊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中,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幅对联(金秋菊艳幽兰香,岭南竹翠傲梅奇)使得这幅画浑然天成,岭南竹是这幅作品中的重要一笔,没有岭南竹,那这幅画就说不过去。另外,这个对联还有一层意思,上下联首字嵌名,作这幅画的画家名叫吴金岭,因此这幅作品确实很有意思,耐人寻味。”听完梁光军老师的一席话,除了自身的受益匪浅,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梁光军老师不仅在文字上雕琢,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大胆进行组合创新。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受一个旅游纪念品的小物件的启发创作的“同心团扇”,三圆同心,内书其字,这种外形不同于八卦图,也不同于团扇,别有一番味道,梁光军老师以这种形式先后创作了福、寿、家等十幅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还有他的长卷作品《满江红》,为了迎接二战胜利70周年,他先后搜集了著名抗日将领等人创作的15首《满江红》,然后分别选取15种颜色的宣纸进行写作。这样一幅长卷让人看起来美观而不呆板,大气而又浑朴。

    不落窠臼的“老字架”

    “书法家都是别人来称呼的,我说自己就是个字架。就像很多画家一样,称自己是画架子。”梁光军老师边说边摊开宣纸准备现场泼墨。


    如果说传承国学文化是梁光军老师习作书法的初衷,那么他自己创作的诗文则是他习作书法多年的结晶。有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梁光军老师创作的佳作数不胜数。被人熟知的有《新编陋室铭》、《开窍谣》等,内容意趣兼得,雅俗共赏,他在2009年为国庆六十周年创作的114字长联“论开天辟地,道公车上书,思张骞西行,想鉴真东渡,忆七雄一统,看长城多娇,座座丰碑呈现五千年灿烂,深体味,心难平,赞始祖炎黄,颂贤哲英俊。谋安国定邦,求科学发展,欣连战北访,念邓翁南巡,庆两岸三通,盼神舟再秀,桩桩故事彰显六十载辉煌,细琢磨,情不尽,唱复兴华夏,歌党政军民”,穿古越今,内涵丰富,对仗工整,令人拍案叫绝,这幅作品分别在沈阳和北京的书法比赛中先后获得金奖银奖,并被革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梁光军老师不仅抄录、创作古典诗词文章,而且他还有作品紧跟时代潮流。比如近几年的拜祖大典的拜文,习马讲话的原稿等等。在三劝斋的大厅里,悬挂着八幅字,梁光军老师告诉我们说:“王岐山同志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八德提出来,我看了之后心有感触,连夜以这八个字为题做出了八篇诗文,这八幅字不讲究格律,对仗,就是顺口溜,给咱们老百姓看的。”

    初进三劝斋,如沐春风。欣赏梁光军老师的作品,不仅是看到了先生书法的造诣,还感受了他一生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追求,毛主席曾说过”生活是一切文字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书法虽是高雅的艺术,但是梁光军老师把平凡的生活融汇于书法艺术中,又通过书法艺术来表达生活的真谛,鸿儒白丁皆赏其好。他的作品犹如他本人一样,质朴温厚,他的三劝斋犹如濛濛春雨,润物细无声,默默地奉献和滋润着这座城市。

(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