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全区365便民服务网的‘乡情E线’,我们可以随时与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进行双向交流,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安排部署。”5月4日,商丘市梁园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规范的问题,商丘市以“管住、管活、管好”流动党员为目标,大力实施“建家工程”,以“五抓五促”为抓手,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途径,构建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抓互动机制,促使党员流动有“序”。商丘市建立了定期报告制度、专人联系制度、“面对面”交流制度等互动机制,要求流动党员凡居住地、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时要立即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乡镇党委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党支部确定具体联系人,负责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动态信息。同时,利用流动党员返乡较为集中的时间,组织大家召开民主生活会。
抓组织设置,促使党员异地有“家”。该市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积极组建流动党员党组织,以乡镇为单位,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形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党支部。目前,商丘市已建立郑州山药协会党支部、在京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等39个流动党员党组织。
抓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外出有“为”。组织流动党员订阅使用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及时传达学习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部署、重要文件解读、热点问题评析和先进典型等,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该市还抓住农忙、春节等大多数外出党员集中返乡时机,组织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党的理论、法律及市场经济等知识,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和素质,实现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知识型转变。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流动党员培训30多场次,培训流动党员2700多人次。
抓关怀服务,促使党员离乡有“情”。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家中的留守人员是他们最大的牵挂,为此,该市把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工作纳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对子,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流动党员及其家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对流动党员的走访活动,争取做到流动党员生活有困难必访、家庭有矛盾必访,2015年以来,共走访慰问流动党员3895人,为流动党员办实事好事13500余件。
抓载体创新,促使党员创业有“责”。全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点)1235个,积极开展对流动党员的生活救助、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同时,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了“三带一比”活动(带回一个项目、带出一批富余劳动力、带头回乡创业,比为家乡贡献),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牵线搭桥,传送科技和市场信息,引进发展经济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近年来,流动党员共为家乡带回种植、养殖、板材加工等致富技术1.2万余项,提供服装加工、电子产品代加工等致富信息4.3万余条,带回创业资金20多亿元。
商丘市委书记魏小东告诉记者:“‘建家工程’为流动党员筑起了温馨之家,使流动党员不断增强党的意识,认真履行党员职责,也激发了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
(编辑:张婷)